有了这几招,教师年底评优将不再上演“攻心计”
精彩导读
评优评先,既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又是每一位教师晋级、工资薪级评定的硬件所需,因此评选时严格执行评选标准,用合理规范的方式进行评选,使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能当之无愧地评上优秀、先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能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来实现其自身发展期望,从而使教师及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竞争的良性循环。
临近年底,“评优”成了大家关心的热频词汇,小编不禁想起了咱们老师评优的那些事儿,评优评先的名额,相对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可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荣誉面前,园丁的风格、教师的胸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荣誉面前,选择当仁不让、非我莫属,还是谦虚礼让、需要者优先,这是对教师思想品格和胸襟气度的检验。
尽管如此,每当年底评优时,平时和谐的团队关系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紧张、抱怨等不和谐的现象。
那么,老师评先评优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和实际问题?咱们老师们,主要对评优中的哪些现象感觉不满意呢?
众说评优:有人欢喜,有人愁
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职工认为评先评优领导说了算。
当被问及“评先评优”活动中,哪种现象最不合理?
39%的职工选择了领导“一言堂”,11%的受访者认为是“轮流坐庄”。
虽然大家对评选标准的认定各有不同,但被问及你认为哪种方法能够选出让人信服的优秀员工时,受访者的意见还是相对统一的。
近四成员工认为个人工作业绩才是“评先评优”中最重要的标准。
27%的职工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是道德素质;
只有18%的员工认为“资历经验”是重要评价标准;
28%的职工认为协作能力是最重要的优秀评价标准。
对于带有竞争意味的年终评比,还是让不少职工挺看重的。39%的职工表示会“努力争取”。
在学校里,评优评先,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现在的评选结果直接与职称、工资等挂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老师们自然是十分重视。
老师们对“评优评先”有啥心里话要说呢?
“不要指责大家争名夺利,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这是晋级的必须,大凡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谁不想获得一张证书的肯定和认可?”
“每次评优评先,本来一些当之无愧的老师都会主动把机会让给该晋级的同事。也许,他们的事迹真的不需要用荣誉证书来标榜,但是他们的事迹却永远牢牢地刻在周围人的心里。”
“考评第一又如何?评优照样没着落。细想因为何缘故,没和领导好话说。我视名利如粪土,奈何晋级扎心窝。晋级之路多坎坷,举目四望又如何。”
“尽管晋级评职称需要,还是要放下,努力工作,并不是一个两个荣誉,才体现出我们工作的价值。”
评先评优本来就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突出贡献的肯定和表彰,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网友们的评论中,我们听到了老师对评优的肯定,却也听到了一些质疑、心酸、无奈的声音,这评先评优究竟有何不合理之处,让我们的老师叫苦连连呢?
评优得过几道关?
评选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比较系统全面的,要能准确衡量教师的工作努力程度、专业水平、工作质量,以及设置哪些评选项目、每项评选名额、奖励额度等,都要有一个统筹安排,那么现在各个学校通行的评优评先标准有哪些呢?
“学分关”
老师也要修学分,不修将影响评职称、评优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构建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健全学时学分合理转换机制,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发挥培训学分应用价值。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中小学校申报、市县审核、省级认定”的流程,规范教师培训学分审核认定程序,确保认定结果客观有效;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
中小学校按相关要求定期申报教师培训学分,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年度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教师所在中小学校。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论文关”
随笔、案例都不算,专业论文必须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的各种评优晋级有了许多“坎”。比如,职称评定的条件,有“必须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之类的规定。
注意,得是“专业论文”,那就得有“理论性”,得有“高度”和“深度”。某中学一线老师感叹道:“平时我也写个‘教育随笔’、‘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可无论我写得多么真实生动,多么有血有肉,多么贴近校园和课堂,评优的时候统统不算。哎!就是过不了这个‘论文关’啊!”
“年龄关”
年龄往往“不饶人”,这关难倒多少英雄汉“今年本以为评优能有戏,结果竟然因为我年龄太大,不符合要求,这可上哪说理去啊?”得知评优规定后的李老师无奈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具体评优项目在年龄上还会有具体的要求。
比如,35岁就是一道坎,好多有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的评选条件,都规定候选人不得超过35岁,尽管按国际惯例,“青年”的年限是40岁。
好,说到40岁,这又是一道坎。有的地方规定,参加校长助理考试的人就不得超过40岁,中层干部竞聘者也不得超过40岁……
这种“年龄关”把多少渴望上进的老师拒之门外啊 。
“年限关”
教龄一定得够年份,新人难以评优秀。
除了“年龄关”还有“年限关”,即对教龄(工龄)的要求。
比如,有学校规定“市学科带头人”的参评者,必须要有20年以上的教龄;
与此类似,参评“市优秀青年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龄。
同样,参评“教坛新秀”,必须要有三年以上教龄等等。
“我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专心教学,带领的班级多次在县联考中获得第一名,学生家长老师对我评价都不错,为什么就因为年限不够不能参评呢?我觉得很不公平。”参加工作5年的王老师委屈地说。
名校长说:
李希贵: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教师的全部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他的业绩理应由学生的成长来体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部增值,才是教师的业绩,舍此无他。
而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当然也是我们十分看重的事情,因为这些可能会影响着一位教师的未来素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算做今日之业绩,更不能将这些项目的得分与教师真正的业绩,也就是学生身上的成长简单地加在一起
评选方式花样多
这些问题你是否遇过?
票选评优
据了解,很多学校采取票选的方式评选优秀教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投票,选出本学期的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选票收上来后,学校很快就统计完毕,并当场宣布评选结果。
问题:
滋生小团体,破坏老师关系
某校王老师回忆一次评优,有三位老师提前招呼她让他给其投票,他都答应了。当第四个老师也希望他为其投票时,他告诉对方因为自己只有三张选票,已经答应了别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同事听后居然酸溜溜地说:“教的再好也没有和同事处的好有用啊!”
为了评选优秀,有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拉拢同事,搞关系,争取选票。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却还不如平时互相走走关系更为直接有效,结果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优秀教师不能被选出。
滚雪球式评优
获得荣誉越多的教师,被授予荣誉的机会就越多,上上下下都采用滚雪球方式评价教师,让他们把一定时期内的各种荣誉统统上交,然后根据证书的类别、级别、含金量分别计分,分数高者当选。
这样的评价标准看似合情合理,其实也存在一定问题。
问题:
荣誉评选的“马太效应”
某教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成绩优秀,荣获一等奖,在省级荣誉评选中,这位教师就有了基础条件,即便是别的教师再优秀,如果没有市级荣誉,也没有获奖的可能。
这就可能造成市级荣誉,省级荣誉,国家级荣誉都归于同一人。而这些荣誉的获得,仅仅是因为是一次教学比武成绩优秀。
滚雪球式评选证书摞证书,教师的荣誉会越滚越多,长此以往,容易伤害那些埋头苦干者的积极性。
“一言堂”式评优
某些学校还存在校长“一言堂”、领导班子内定等现象,一校之长,掌握学校大事小情的大权,教师评优都是他个人一句话的事。以至于把光明正大的评优工作搞得偷偷摸摸、神神秘秘。
问题:
滋生腐败,歪风盛行
校长“一言堂”,权力过分集中,各级组织机构之间分工不当,权责不明,不利于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权力集中也极易导致校园腐败案件的发生,这些歪风邪气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破坏了评选的公正客观性和透明度。
公平评先评优,重在过程透明,既然评优标准存在这么多不合理的地方,评优过程又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那教师评优到底还评不评?评优到底有什么意义?
评优评先,既是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肯定,又是每一位教师晋级、工资薪级评定的硬件所需,因此评选时严格执行评选标准,用合理规范的方式进行评选,使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能当之无愧地评上优秀、先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能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来实现其自身发展期望,从而使教师及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竞争的良性循环。
如何让老师们对评优满意,重要的是评优标准和过程。
评优到底该如何评?
实绩当“杠杠”,避免软皮球
不论是选拔干部,还是评先评优,都要以实绩为“硬杠杠”,避免“软皮球”似的“弹性”标准。
评选先进时,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实绩取人”的原则,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让“先进”与工作实绩“挂钩”,才能使“撞钟和尚”销声匿迹,真正让“老黄牛”式的教师得到肯定和认可。
评先评优重在“评”,过程需要见“阳光”
评先评优重在“评”,如何评选优秀和先进,是选择广泛征集民意的评先评优,还是领导意志、闭门造车,抑或是轮流坐庄……
这往往是评先评优活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广泛征集民意的评先评优是把评先评优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做优秀和先进的抉择者,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合乎实际,又合乎民意,这样的结果也容易得到认可。
评优之所以饱受争议,是因为评选过程“未见光”。
要避免评选过程中出现“黑箱子”环节,就要保证评选过程公开、公正、透明,让广大教师广泛参与,严格评选标准,实事求是地把那些品德兼优、教学优秀的典型代表教师推选出来,确保先进“奖杯”含金量。
原则避“中庸”,杜绝“风水轮流转”
“中庸之道不等于左右逢源,不讲政治方向”。对年终岁末的评先树优而言,更不能搞平衡照顾。要杜绝“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的“击鼓传花”游戏思想,就要摒弃评先树优的“中庸之道”。
对那些工作平庸、作风飘浮的人,要毫不留情地给予“黄牌”警告,抛弃“大锅饭”,人人皆有“一杯羹”的惯例,使那些工作中拈轻怕重、荣誉面前争先恐后的干部,上不了评先树优的“舞台”,切实达到激发干劲、表彰先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