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聚焦西安现代产业(一):电子信息产业引领丨深度

不久前,西安光子产业头部企业——炬光科技成功IPO,光子产业领域的发展又一次引发外界关注,这是西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步伐之一。

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西安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能”强劲——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三星、中兴、比亚迪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并在产业园区基础上,补点延链、聚链成群,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高地效应愈发明显。

眼下,随着西安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推进,利好政策落地、科研实力壮大,以及产业环境日趋完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西安正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勾画现代产业体系蓝图。

一、产业“势能”强劲

芯片技术,常被视作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密码”。

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子芯片的储存量只有1KB,相当于一张A4纸大小的短文。如今,电子芯片的存储量已达到1TB,相当于存储一座图书馆的数据。

譬如,西安三星中国半导体生产基地正在量产的3D堆叠式闪存芯片,其数据存储容量进一步升级,相当于在一个芯片上盖起64层高的大楼,每一个空间都可以存贮数据。

自2012年落地,西安三星半导体生产基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不仅推动西安在半导体关键技术领域上实现重要突破,也成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高速成长的加速器。

事实上,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兴起,电子信息产业正日益成为重塑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力量,以及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引擎。

电子信息产业是西安市着力打造的现代产业体系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了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光电芯片、电子新材料等细分产业,聚集上下游企业上千家。

2020年,西安先进制造业6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4381.97亿元,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77.37亿元,增长48.6%,产业实力快速提升。

就具体领域而言,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西安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势能”强劲。不仅获得三星、中兴、比亚迪电子等诸多国内、国际半导体头部企业“青睐”,且在闪存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千亿级产业规模正加速形成。

据统计,2011年至今,西安半导体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国内半导体产业规模排名由2011年的第八名上升至2021年第四名,仅次于上海、无锡和深圳。

此外,集成电路领域,西安已入列国家“第一梯队”。聚集集成电路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

不仅拥有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而且初步形成了制造业快速发展,设计业与封装测试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而在智能终端领域,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兴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和配套企业相继落地,华为、中兴、荣耀、OPPO、vivo等手机巨头先后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西安正深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领域。

二、产业实力背后?

十余年间,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实力稳步提升的背后,离不开龙头、链条、集群、园区同向发力。

“龙头效应”带动下,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三星、中兴、比亚迪电子、奕斯伟等大型企业落户,有力推动西安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聚集。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即“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

以三星(中国)半导体项目为例,三星(中国)半导体项目是三星电子在海外投资的唯一一个集存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工厂。二期建成后,新增产达每月13万片,占其全球产量40%。

三星“龙头效应”下,不仅吸引了空气化工、住化电子材料、秀博瑞殷等120余家上游核心配套企业和省内外20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地,还带动高新区初步形成“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半导体产业链,存储芯片月产能将突破25万片。

该项目还进一步布局三星半导体、三星环新动力电池、三星数据研发中心等7家公司的11个项目;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为西安培养了5000余名优秀半导体专业人才。

在智能终端产业,在中兴、华为、酷派之外,英特尔研发中心、微软创新中心以及爱立信、EMC 、三星半导体等纷纷落地,对西安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疫情之下,三星、中兴、比亚迪电子等龙头企业逆势上扬,拉动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势态。今年1-9月,西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00亿元,同比增长48.1%。预计全年规上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

近年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半导体、集成电路自主创新和技术转化平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是推动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快跑”的另一股“势力”。

譬如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孵化基地,借助华天科技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吸引以华天科技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引进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及封测配套企业30-50家;

同时,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泾渭新城规划占地面积约500亩,建设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下游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打造半导体产业聚集园区,提升半导体产业实力。

而在高新区,随着华为陕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合作项目、华润集团润联科技城市副中心、中兴生态链产业园、腾讯云计算研发中心等项目先后落地,高新区“芯(集成电路)-软(高端软件)-端(智能终端)-网(智能网络)”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速构建。

龙头、链条、集群、园区同向发力,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聚力提供了强大动能,也推动西安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提升。2021年上半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5099.62亿元,占陕西省比重达到3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401.76亿元,同比增长17.3%。

三、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事实上,作为硬科技产业的排头兵,半导体、通讯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当下,西安正着力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政策助力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2020年10月,《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发布,提出未来将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国芯、西岳电子等企业,加快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存储器、传感器、物联网、军工等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持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

而早在2019年12月,西安发布《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围绕半导体、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网络四大领域,打造“芯—软—端—网”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2022年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

《方案》还提出,三年内将统筹安排50亿元引导基金出资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每年安排不低于3亿元普惠政策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增大研发投入、企业上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龙头企业招引项目和配套、搭建应用场景等方面。此外,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将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

同时,西安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出台多项专项招商措施。譬如,西安高新区出台《西安高新区2020年“双招双引”10条措施》,将新设百亿元产业基金,瞄准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利好政策之外,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离不开西安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雄厚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

西安是最早一批成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城市,在半导体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获得国家支持建设或者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作为我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这里诞生过我国的第一台极小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也曾代表着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科研水平。

近年来,西安还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科技、人才资源的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譬如,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手打造的校地融合发展产业加速平台——西安电子谷。预计2021年12月建成开园,将聚集企业600家,年产值300亿元,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新引擎,成为下一代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的策源地。

随着产业环境日趋完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加速夯实,西安电子信息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电子信息产业引领下,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图谱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近更新